老手藝青銅器鑄造法,通過透光才看到銘文
日期:2019-05-28 / 人氣:
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標志,更是青銅時代的典型代表器物。在等級森嚴的禮制社會,無論是作為宴請賓客、祭神享祖的禮器,還是作為陪葬的明器無一不彰顯著主人的身份地位。
可能大多數人都以為,青銅器即是青藍色的。其實青銅器在剛被鑄造出來,還未經過時間的氧化而變成藍綠色之前是金色的,散發著金屬的光芒,所以在當時青銅器被稱作“吉金”。它的種類繁多,裝飾紋樣復雜多變也極具時代特色,其鑄造工藝、裝飾技藝都向世人展現了當時匠人們高超的技藝。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青銅器的鑄造技藝。同時我們可以從鑄造手藝這個維度,重新認識青銅器。
一、范鑄法(也稱塊范法)
(1)用一種特制的泥,先做成待燒制的鑄青銅器的實心泥模。
(2)在泥模上分塊翻制外范。

圖1
(3)修整外范后,需要刻制精細的紋飾,再把小塊外范拼接成大塊。
(4)然后,在青銅器底部制作銘文范

圖2
(5)再在泥模上刮去一層厚度,形成一定的空隙,這層空隙即是鑄青銅器的厚度。
(6)制作澆口和冒口后的剖視泥范。

圖3
(7)燒制的過程需要600度的高溫,燒成陶質狀,然后對合成整體范,預熱并灌注銅液。
(8)后一步是從范中取出青銅器,取前還需打碎整范。
每一步不僅是體力活,更是技術活,環環相扣,是老祖宗智慧結晶的體現。

圖4
二、失蠟法
鑄造青銅器的第二種方法是失蠟法。
(1)用泥制范料先塑造出青銅器內范,并陰干
(2)在內范上貼上蠟片
(3)然后,在蠟片部分刻花、雕空

圖5
(4)另用蠟料塑出蟠龍和口銜的蠟柱(見上圖)
(5)再塑制蠟質澆口和排氣通道,并焊接成為整組的蠟模。
(6)除此之外,將范料稀釋成泥漿,反復涂于蠟模之外,形成能承受澆鑄銅液所需厚度。陰干后,取較干的范料包覆于泥漿層外,再陰干成整體的泥范。

圖6
(7)澆口杯朝下,烘焙范料,蠟料熔化流出,烘焙至攝氏600至850度成陶范。
(8)澆注銅液前將陶范預熱至燒結的溫度。
(9)青銅凝固冷卻后,脫除內、外范、割除澆口。

圖7
(10)鑄成形狀復雜的完整青銅器,加以適當拋光。
迄今為止,中國出土的早使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,是1979年出土于河南淅川縣楚國令尹子庚墓的云紋銅禁(圖8),而在云紋銅禁被發現前,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盤(圖9)一直被認為是早使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。

圖8

圖9
三、銅鏡
這種銅鏡的特殊性在于,當有平行光照射在不透明的鏡面時,鏡面的反射投像,便能影現出鏡背的紋飾和銘文。這種鏡子也叫透光鏡(圖10-11),出現在西漢時期,正面呈微凸形狀。透視現象的出現,是由于在鑄造時的冷卻反應與鏡面研磨加工過程中,所產生的鑄造應力與彈性應變所產生的效果,終能使鏡面發生光程放大作用,產生出神奇的鏡背圖案的透光效果。

圖10

圖11
編輯:admin
上一篇:鑄造與鍛造的區別,90%的車友都不知道 下一篇:鑄造產品模具設計相關基礎知識